“出尔反尔”这个成语是一个贬义词,主要是说说话做事前后矛盾、反复无常,自己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没过多久就反悔变卦。那同学们知道“出尔反尔”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吗?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一起来跟小编看看吧!
出尔反尔
拼音 chū ěr fǎn ěr
成语解释 尔:你;
反:同“返”;回。
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
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
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近义成语
言而无信、 朝三暮四、 自食其言、 反复无常、 翻云覆雨、 一报还一报、 反覆无常、 食言而肥、 三反四覆、 口中雌黄、 反复不定、 言而不信、 信口雌黄
反义成语
一言为定、 说一不二、 言行一致、 言而有信、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一诺千金、 言出必行、 始终如一、 诚实守信、 信守承诺、 愿赌服输、 勿谓言之不预、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风雨不改
【出处】
战国·孟子及其学生《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典故】
战国时期,有一年,邹国和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战败,死伤不少。邹穆公对此很是愤怒,对孟子说:“这一次战争,官吏死伤几十个,老百姓都眼睁睁地看着将领被杀,没有一个肯为他们拼命的,真是可恨。想要把这些人全部杀掉,可人数太多,杀也杀不完。如若不杀,又着实可恨,您说到底该如何做呢?”
孟子说:“有一年闹饥荒,年迈体弱的百姓被饿死,年壮的百姓逃荒在外,大王您的粮仓满满当当,国库也非常充盈。只可惜管钱粮的官员并没有将饥荒的严重性上报给您。他们不关心百姓的疾苦,甚至还会剥削、残害百姓。百姓如何不恨他们呢?当官员遭遇危险时,百姓自然也不会救他们。”
接着,孟子又将这件事情详细讲解给邹穆公听,后来又说:“孔子的弟子曾经说过,一定要警惕呀,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将如何对待你。而今百姓算是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那也只是用相同的手段来对付那些将领罢了。”
最后孟子还对邹穆公说:“由此可见,大王您不该责备他们。如若实行仁政,那么百姓就会拥戴他们的长官,并会为他们付出生命的。”听了孟子一席话,邹穆公恍然大悟,开始实施仁政,邹国也逐渐强大起来。
西安秦学伊顿高三封闭式课程怎么样?
西安秦学伊顿补习学校的高三封闭式课程整体来说还不错他们的老师大多都是教了多年毕业班的,对高考的哪些重点、难点早都熟记于心了,并且他们的老师能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就像有的学生可能是在数学学习上稍微差点,他们的老师就会给学生重点的去辅导数学,而且还会教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多拿分。他们在课程内容上的设置也都是比较贴合高考考点的,高三封闭式的老师会把学生高中这三年的知识点重新梳理,帮助学生们能够更好更扎实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