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成语你都知道哪些呢?三字成语也是我们生活当中会脱口而出的,比如说,“闭门羹”“东道主”“一言堂”等等,那你知道这些三字成语分别都是出自哪里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分享!
1.闭门羹
解析:出自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指主人拒绝客人进门叫作让客人吃闭门羹。
2.敲门砖
解析:出自宋代《独醒杂志》。原指敲门的砖石,但门一开就被扔掉了。现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
3.破天荒
解析: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荆州首次有人考中进士,打破“天荒”。形容前所未有之事。
4.眼中钉
解析:出自《新五代史·赵在礼传》。百姓称贪官为“眼中钉”,欲拔之。比喻心中最看不惯或恨之入骨的人。
5.东道主
解析: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郑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见秦穆公,要求秦军停止进攻郑国,郑国今后作为东路上的居停主人招待来往的秦国使者。因郑国在秦国东面,所以称为“东道主”。该成语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6.抱佛脚
解析:出自唐代孟郊诗句“垂老抱佛脚”,原指年老信佛。比喻平时缺乏准备或联系,事到临头慌忙应对或恳求。
7.解语花
解析: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明皇说杨贵妃为“解语花”,指善解人意的花,比喻善解人意的美女,喻指美人聪慧可人。
8.一言堂
解析:出自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的封建家长制作风。也比喻办事雷厉风行,一言九鼎的意思。
9.墙头草
解析:出自冯志《敌后武工队》。墙头草随风摇摆不定,比喻善于随情势而改变立场的人。
10.马后炮
解析:出自元《隔江斗智》。中国象棋术语,“当头炮,把马跳”,是指对方已经跳了马,己方才当头炮,比喻事后采取措施,无济于事,或者事情已经发生,才说自己有先见之明。
11.铁公鸡
解析:出自《子不语》。铁铸的公鸡拔不下一根毛,形容生活中小气吝啬、一毛不拔的人。
12.纸老虎
解析:出自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纸做的老虎外表凶猛,比喻外强中干者。由于毛泽东主席多次的使用,已经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俗语了。
13.笑面虎
解析:出自宋《谈薮》。表面笑脸相迎,内心凶狠如虎。多指笑里藏刀的人,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总想着怎么排挤别人。
14.替罪羊
解析:出自《圣经·利未记》。古代犹太教在赎罪日用作祭品的羊,表示由它替人受罪,借指代人受过的人。
15.落汤鸡
解析:出自明《石点头》。字意为落水或浑身湿透的鸡,比喻浑身湿透或名利受到极大损失的人。
16.三脚猫
解析:出自元·张鸣善《水仙子·铺眉苫眼早三公》。指做事技艺不精,形容水平不高,粗浅;比喻对各种技艺略知皮毛的人,也比喻新奇罕见的事物。
17.和稀泥
解析:出自地方方言。意为做事谁也不得罪,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
18.打圆场
解析:出自戏曲表演。调解纠纷,缓和僵局或促成交易。需要注意的是,“打圆场”有别于“和稀泥”,它是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以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
19.露马脚
解析:出自元代《包待制陈州粜米》。演员扮马时道具露出真脚,意思是显出破绽、暴露真相。
20.走过场
解析:原为戏曲术语,指演员短暂出场后即离场的表演形式,引申为形容办事只做表面功夫、不重实效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