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增强课堂效率和记忆力?很多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经常都会出现不够专注,思想抛锚的情况。作为学生自己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并且也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但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发现孩子的问题,知道会影响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尤其较直观的就是孩子的成绩会跟不上。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课堂效率呢?以下就是具体的内容,供各位考生参考。
(图源:摄图网)
第一,注重随堂小测验。
大部分老师都知道,随堂小测验有助于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方便老师了解学生哪个地方掌握的比较好?哪个地方掌握的不太好?
随堂测验,除了能给老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之外,另外一方面有助于信息的提取,增强对于知识的记忆。
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课堂上的小测验,要比单纯的划重点、复习教材,更能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提取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信息提取的次数越多,大脑会认为这个信息越重要,那么下次在提取的过程中,就反而越简单。
第二,增强学生听课的专注力。
有些老师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45分钟的课堂会全部用来,讲解课本上的重点和难点,但是这样高信息密度的课堂,并有利于学生的成绩增强。
想要学生保持专注不难,难的是长时间的保持专注,成年人一般可以连续35分钟保持专注,而中学生和小学生保持高度专注的时间会更短。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借鉴时间管理的方法---番茄工作法。
把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设置成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用来讲解新的知识,分析课本上的重难点;第二个时间段,当学生有些疲惫,注意力不能集中时,来个随堂小测验;第三个时间段,对这节课的易错点、重难点进行总结回顾。
当然,也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点故事或者段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第三,合理的设置课堂中新旧知识的比例。
结构化的信息要比碎片化的信息,更有利于记忆。那么,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让的知识能过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有一个的公式:喜欢=熟悉+意外。就是说要想让别人喜欢你的小说、电影等艺术作品,要让读者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降低他们进入的门槛,但同时又要让读者和观众,在看完之后,有收获感。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课程先从学生熟悉的内容讲起,然后再议延伸到学生不太熟悉的知识上。具体的新旧知识比例,如果想要增强课堂的效率,可以按照5:5的结构,如果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可以按照7:3的结构比例,而后随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再逐步增强新旧知识的比例。
总结一下,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增强记忆的效率,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把记忆技巧和记忆规律,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比如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随堂小测验,根据学生的注意力特点来设计教学流程,以及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