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中,我们看到家长们带着孩子玩打地鼠、游戏机;公园里,我们看到家长们带着孩子在转小木马、跳蹦蹦床;在家里,我们看到家长们带孩子玩堆积木、小跑车......
小孩子具有天生的依赖性,家长们陪孩子玩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对于陪玩,真的就那么简单吗?陪玩其实有着很多的学问。
孩子在三岁前会对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表现出高的依赖性,具体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一直缠着你”,“不断用各种行为来吸引你的注意力”。作为母亲,这种“被需要”在有些时候是一种小享受,但更多的时候是对耐心的严酷考验。于是,把孩子丢进游乐园,换取一个小时的自我时间,成了很多父母追求的“小确幸”。
于是,很多家长都有意无意地实践着“中国式陪玩”,期待着把孩子丢给玩具,丢给电视,丢给ipad来换取得自己的“解放”。
中国式“陪玩”很普遍,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父母并不明白“玩”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玩物丧志”太根深蒂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都是“瞎玩”,自然也就无法像对待陪孩子学习一样认真耐心细致地对待“陪玩”这件事。然而,事实上“陪玩”是父母进阶路上不可或缺的技能。
#p#副标题#e#
“玩”是宝宝成长的增强班
相信,说到“玩是孩子的天性”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不住点头,但很多人会忽视的一点是,这种天性是拥有有效期的。
细心的家长应该会发现,孩子对某种玩具的兴趣是带有明确的年龄界限的。我女儿在10个月大时,对串珠的兴趣达到了顶峰,当时她有 一串30粒的木质串珠,她可以安静专注地把珠子串完;但到了15个月左右, 她发现自己串完珠子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随之而来的是,她对串珠的兴趣也越来越小,两岁后在某次整理玩具箱时,小姑娘主动和我说可以把串珠送给隔壁的小小朋友了。
其实,孩子对“玩”的兴趣也是如此,在孩子五岁之前,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都可以在“玩” 的过程中得到的发展,这种发展常常能带来成就感和自我认同,但当孩子渐渐成长,就会发现“玩”已经无法成为他能力发展和提升的主要途径了,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成长。
同时,要注意到的是,即便是在玩的黄金时间里,每个阶段“玩”能带来的各项能力发展的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0-3个月的孩子只能做简单的情感交流,刚刚意识到自己可以控制双手,更多地通过气味和声音来识别对象;而到了孩子六月时,他不仅可以模仿大人的面部表情,身体运动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强,他可以自主地抬头,还可以完成翻身的动作,同时他有了较初的说话欲望,会经常模仿外界的声音,对色彩和花纹也更为敏感,而更大一点又会发生新的变化,这样的发展会一直持续到孩子五岁左右,在这之前,你会发现孩子在“玩什么”这件事情上一直是很“善变”的。
不过,对家长来说,好消息是现在很多玩具都做了产品分龄,即便是新手父母也可以参考,而准确地为自家宝宝选择合适的玩具。
“陪玩”是父母的必修课
有些父母会说:“玩对成长发展中的宝宝来说很重要”,不过,更多的父母会希望孩子能够“自己玩”,这种观点很普遍,从而造就了我们较开始提到的“中国式”陪娃的场景。有很多父母觉得陪玩实在是需要一种自我牺牲精神的行为,要把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陪孩子玩“幼稚的游戏”上。你是不是也会听到有人吐槽,把这个色块塞进盒子里到底有什么乐趣,能做那么多次?那么在父母的研修之旅中,“陪玩”这门必修课到底可以带来什么?
#p#副标题#e#
· “陪玩”让你轻易捕获一个头号粉丝
其实常陪孩子玩的父母都能够体会到,孩子,特别是0-3岁的孩子,是很容易被取悦的:
他在床上跳跳跳,你轻轻抱住把他举得高高的,他就会放声大笑;
他在拨弄小玩偶,你用小玩偶做主角随口编了一个小兔子买胡萝卜的故事,他就可以听得全神贯注;
你帮他用橡皮泥捏了一个冰淇淋,他会小心翼翼捧着地到处献宝,放佛你做的是世上较精致的工艺品;
其实,对你而言,只是较简单的举动,在孩子心里却可以被无限放大,随时以一个小粉丝的心态仰望你!而且,你的加入,会让孩子的游戏变得更乐趣,而这种乐趣会让他更享受也更专注。
· “陪玩”让你养成一个善于发现的探索家
另外,作为家长你也不用担心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玩,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的一切都是新的:
玩积木搭城堡的时候,你可以解释一下房子的构造,哪里是屋顶、哪里是墙壁;
游泳玩水的时候,你可以利用救生圈,解释一下浮力;
一个玩具电话,你可以和她模拟打电话的场景,告诉他现实生活里应该怎么去打电话;
孩子爱玩手指画,你可以告诉他什么是三原色,而三原色又是如何变幻出各种颜色;
……
总之,只要你足够“有心”,就能在玩的过程中把一切知识告诉他,也许有些还出他的理解范围,但是他会发现原来生活这么好玩,同时,这也能給他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玩”能让孩子变成你眼中“较能干的宝贝”,而“陪玩”能让你成为孩子们眼中“较棒的爸爸/妈妈”,所以,家长们,中国式“陪玩”你还要继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