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讲的是什么?关于这篇文章应该怎么理解?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小兰 2019-06-08 17:55:41

  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讲的是什么?关于这篇文章应该怎么理解?这篇文章是跟今年卷的语文作文相关的,要知道每一年高考的试题都是能够引起很多考生关注的。参加了今年高考语文的考生选现在肯定是很想知道今年的高考阅读题。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的全文内容,同时还整理了一些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希望能够对各位考生有一点帮助。

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讲的是什么?关于这篇文章应该怎么理解?
(图源:摄图网)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上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高考语文试题点评:

  整体看,试题紧贴高中教学,覆盖了高中语文的主干知识,考察内容则在基础知识上加以变化,难度中等偏上;同时,考题也兼顾考察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体现了考试说明中“人文性”的要求。

  论述类文本节选自中国文联主席、作家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既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命题中的“一体四面”中的文化基础,又涉及文化工作的整体方向,即,坚持“二为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从题型来看,三道选择题符合考试说明要求,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的现象。题目设置难度中等,考察重点层层推进。第一题注重对原文细节的把握,第二题考察的是原文的论述方式,这两道题都是从原文的内容细节中去把握。第三题则需要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整体深入理解后,才能得出结论。整体看设计问题合理,符合高中教学要求。

  实用类文本依旧考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摘自《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的图表则来自《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材料三选择《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三个材料,三个方面,题型没变,但选择题难度增加了。第一题不再是原文再现,而是原文给出一个原理,选项创造了一个情境,根据原理去研判情境,在出题思路上有的创新。第二题回归了正常的出题套路,从文中找到细节,即可以得到答案。主观分析题则是要求“分析毛里求斯档案受损原因”,实质上为信息的筛选,难度适中。

  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自鲁迅《故事新编》中的《理水》。该小说用现代的语言和讲述方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重新演绎。与当代小说不同,鲁迅处于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代,语言习惯与当下有的差别,叙事背景也离现在较远。此外,在中学教学中,学生普遍有“反感鲁迅”“怕鲁迅”的心态,讲授课文时也多是重视知识和细读,忽略文学文化常识的讲授,甚至仅仅让学生看看书下注释,一句带过。今年的高考题,对于这种教学法实际上敲了警钟。试想:如果在学习鲁迅的时候,把《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的写作背景和特色都详细讲授,如果在选修课的开设加入“外国小说”的内容,那么学生对于各种小说的文学特性和文体特征的把握,就会深刻得多。

  题设方面看,选择题中规中矩,难度适中。

  两道主观题,其中一道题要求学生回答“文章如何具体塑造‘中国的脊梁’”,实际上是对小说情节的梳理和把握,要求学生提取关键情节,考察的是基础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另一道题,则是要求从“‘故事’和‘新编’的角度简析文章的基本特征”,实际上是对小说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做一探讨。在《理水》中,作者一方面依据神话传说,塑造了英雄大禹的形象,同时又冲刺历史小说以史为纲的限制,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兼顾了讽刺性和喜剧性,构成了一个古今杂糅的怪诞现实。既为“故”事,实则“新”编。此题出题方式灵活,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

  文言文阅读继续从《廿四史》中选取,主要为列传,选取的人物须正直、道德高尚、有担当。这次的考试题《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可谓“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说它出乎意料,是因为选取了《史记》中的文字作为考试题,事实上,“前四史”,尤其是《史记》《汉书》,文字古奥、句式典雅,部分文字佶屈聱牙,脱离了注释很难读懂。说它意料之中,屈原、贾生作为忧国忧民的正面人物,进入视野也是必然。且今年高考恰逢端午,纪念屈原的节日,而传记中贾生的出场,即“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古今呼应,文化内涵厚重。

  题设方面,断句题、古代文化常识没有难度,属于简单题,甚至无需看原文,直接阅读选项可选出正确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选取了宋诗,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宋诗多义理,典故较少,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诗意应该不难。但这次考到的是一首题画诗,而且是一位南渡诗人写的题画诗。这就有意思了,南渡中包含了去国的悲情,但这是一首题画诗,意味着个人的情感就不能那么明显的外露,而是以抒写画作为主;然而,作者在写作时,难免流露出一些悲情。所以,就主观题而言,在对尾联的鉴赏时,既要考虑到画作的内涵,又要兼顾作者内心的情怀。

  语言文字应用延续了2018年卷I的形式,以“三合一”的方式考察病句和选择句子填入承接,有意思的是今年没有考纯粹的成语辨析,而是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难度较成语下降了。主观题方面,无论是补写句子还是新闻语段压缩,都是老题型了,如果考生准备充分,这类题型应该不能算是难题。

  综上而言,由此可见,语文考试开始越来越注重真正的能力培养,同时开始加入更多的思想性,加入更多的家国意识,加入更多的品质考察。那么,这对未来的考生来说,务必调整复习思路,调整复习方向;套路化的公式将成为历史,阅读速度、分析综合能力、思想意识高度、文学功底等都应该成为复习的重点。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高考题方向的变化,有的放矢地去准备。

  特点:弘扬正能量,彰显家国情怀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一文中,阐述的观点就是“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2019年《考试大纲》又新增了“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因此,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例如:

  论述类文本阅读摘选的是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阐述了文艺创作者“认同和民族的未来”“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同频共振”。

  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的是鲁迅的《理水》,塑造的大禹及其随从人员正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家、奋斗者的真实写照,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贾谊部分,贾谊不但才华过人,而且满怀赤诚、热心政事。

  名篇名句默写,李白《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隐含的是传说中“五丁开山”的奋斗故事。

  关注传统文化,联系现实生活

  今年高考语文学科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用三则材料论述了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及修复的问题。

  不仅引导考生思考,该如何保护并修复文化遗产这一问题,而且还说明了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及修复的问题,不仅仅中国需要关注,世界各国都需要关注。

  传统文化

  文学类文本阅读“大禹治水”,名篇名句默写李白《蜀道难》中“五丁开山”等传说故事, 作文材料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等名言。

  文言文阅读第11题考查的“诸子百家”“礼乐”,语言文字运用重点介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遵产代表作名录”的古琴艺术。

  这些我国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感染并影响着中华民族,到了今天,需要青年一代传承发扬下去。

  语言文字运用第20题,讲述了现实生活中“压力与肥胖”的关系。

  这一选材,既贴近生活和学生的实际,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应用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服务社会。

  注重平时阅读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

  比如,论述类文本第3题C项,原文中没有有关老舍的内容,考生需要要对文章有整体的认知,把握文章的思路与主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同样,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诗歌、语言文字运用等都要注重阅读的整体感知,不能没有读完文章,甚至为了“节约时间”,不读文章就做题。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2019年高考卷英语难吗?跟2018年的英语相比是难还是简单? 下一篇:2019年卷高考数学难不难?卷一难还是卷二更难一点?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