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是学生们高考结束之后重要的一件事情,学生们需要充分的把握志愿填报的事情,掌握志愿填报的技巧,其中掌握填报的策略是比较重要的,那么都有哪些需要学生们掌握的策略呢?关于志愿填报中需要学生们注意的事情,小编为大家分析一下,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下。
“冲、保、稳”是填报志愿时公认的较优填报策略(有些人还加了一个“垫底”档次),那么有人就想问这几个档次之间分差定在多少为好?我们一起简单了解这个问题。
填报策略的背景
填报策略存在的背景是填报侧的不确定性。录取侧即教育管理部门和院校是确定的,因为招录政策及招生规模是既定并公示于众的,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志愿填报时,有多少人填报某个具体院校的具体是没人知道的。这与填报侧,即考生、家长以及填报服务方(如笔者)掌握的信息、作出的判断有关。
因此,“低录”即分数较高却去了低于自己分数不少的院校,以及“低分高录”即上了推测高于自己考分水平的院校的情况客观存在。
不确定性导致了填报结果上的巨大差异,填报策略也因此有了意义。
各档次分差建议
科学地讲,以固定的分数来确定各档次院校并不十分合理。因为不同分数段每分内相差的人数是大不相同的,如段一分可能有几十或者100人左右,而到中分段一分可能就有几千甚至上万人。而录取时,院校是按照排名从高到低录取的。
因此,我建议较好是按照排名来确定各档次院校,即先找到自己所处的全省排名,然后在往年录取该排名前后考生的院校中进行选择填报。
具体要说到分数,我也给出自己的建议。以9个平行志愿为例,可以分为3个档次,第一档次即冲刺类选择录取分数高于自己成绩10分范围内3个院校;第二档次即稳妥类选择低于自己成绩10分范围内3个院校;第三档次即保底类选择低于自己自己成绩30分范围内3个院校。
简单说,就是+10分、-10分、-30分。
当然,这只是一个指导性的建议,需要到具体操作中进一步鉴别、评估、判断后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