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是学校比较关注的事情,那么学校的就业率不好,学校会制定怎样的措施呢?中南大学是这其中的典型,那么中南大学实行了怎样的措施可以增强学校的率呢?其中停办是学校制定的措施之一,那么这样果断的方法学校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校的基本的情况与措施。
哪些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有效举措?就业工作机制需要经历怎样的细化才能让力量更?中南大学有话说。
又到一年求职旺季,各大高校的校园双选会也在进行中。作为高校教育的较后环节,就业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生存发展,甚至影响到高校招生质量的高低。根据教育部发布的较新信息,2017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比2016年(765万)多出30万。这意味着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和就业工作布局调控的内外压力下,就业部门乃至校内的每位教师都不能有一丝懈怠。
#p#副标题#e#
在中南大学,对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视被提至相当高的高度。校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就业部门、二级学院、辅导员、学生志愿者等合力拧成全员化的就业支持力量,以多种创新举措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目标的达成。根据中南大学《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该校2016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6.52%,近五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学校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率达到40.69%;学校近五年进校招聘单位不断增加,由2012届的1969家逐步增长,2016届达2826家。
围绕就业领导机制、就业考核指标应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大数据运用等话题,中南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晚云向《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介绍了该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相关经验。
《麦》:据了解,中南大学目前形成了一套“全程关注,全员参与,全方位帮扶”的就业工作体制。您能否具体说说学校在就业方面形成了怎样的一套制度?
学校一直坚持“服务战略,服务重点行业,服务区域经济,促进发展”的就业指导思想,秉承“科学引领就业价值观念,训练职业选择能力,让毕业生在校内完成择业全过程”的工作目标,努力建设行业地域覆盖宽、用人单位质量高、就业基地耕耘深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在领导机制方面,学校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书记、校长共为组长的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与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还设立了两个处级就业创业职能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办公室,各个二级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都设有就业、创业专干。
学校党政领导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学校改革发展的大事、要事来抓,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5%的工作目标。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会召开两次以上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
围绕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制定了《中南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中南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中南大学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等20多项就业工作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体系。
学校党政“一把手”每年与二级单位负责人签订就业目标责任书,把初次就业率作为考核二级单位的重要指标,并实行就业率指标“一票否决制”,取消初次就业率未达目标任务的二级单位的年度考核评优资格;每年定期评选一批校级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另外在实施层面,我们以三个具体制度规范各二级单位就业工作行为,明确了各个职能部门和每个工作人员的就业工作责任。
一是就业率指标分解。根据初次就业率95%的就业工作目标,按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8%、95%、90%三个档次分解到二级办学单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则按学校、学院和落实三级责任;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按学校、学院和导师落实三级责任。
二是就业率与招生量挂钩。对于初次就业率低于90%的控制招生规模,初次就业率低于80%的我们会酌情减少招生数量,初次就业率低于70%的停止招生并控制引进新教师;此外实行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与学科点、导师招生数挂钩政策,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低于90%的学科要减少招生数,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低于80%的学科要减少一半招生数,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低于70%的学科要停招一年。
#p#副标题#e#
三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二级办学单位由书记、院长为就业工作责任人,就业率作为考核二级办学单位党政工作的主要指标。
通过以上这些制度设计和配套举措,我们学校形成了重视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优良传统,构建了“全程关注,全员参与,全方位帮扶”的就业工作体制,这样较终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
《麦》:中南大学做了哪些工作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职业选择能力?
我们学校2016届毕业生就职覆盖32个省市区,20个国民经济行业。毕业生就职于500强企业、科研院所、三甲医院和公共服务机构的比例达81.3%。这些数字背后,是学校主动对接职场用人标准,提前引导学生职业规划的努力。
首先,尽早唤醒学生职业意识。对于新生,学校不仅会在他们刚入学时举办“我的大学”征文、认知新老生交流等活动,为新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评,还会为他们建立个人职业规划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就业方向、就业行业、单位,以及个人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学习风格等测评报告,我们会在大学期间不断丰富档案的内容,全程跟踪每位大学生的成长及职业选择情况,促进新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培养就业意识。
另外针对高年级学生,学校开设了“生涯规划实训”课程,举办“我的职业我做主”“我的求职故事”征文、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通过组织全校各层面职业生涯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完成5至10年职业发展计划,唤醒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
其次,加强学生职业选择能力训练。一是建设标准化职业训练中心。2011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经费90余万元,在学生宿舍区设立学生职业选择能力训练实验中心,学生自愿报名,学院分享参加。
实验中心按照用人单位招聘环节设置10个实验室,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并安装了60余台实验工作平台及相关职业测评软件、高清摄像头、远程面试和多媒体语音等设备,确保学生职业训练“身临其境”。
二是配强师资力量。实验中心指导教师包括接受过系统就业指导培训、具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拥有就业指导从业资格的有关和教授,目前校内外专兼职教师达40余位。
三是优化课程教学和个体辅导机制。我们将职业选择能力提升过程分解为用人单位招聘各主要环节,包括职业测评、职业认知、职业适应、简历制作、表达沟通、民族优势展示、心理调适、礼仪养成、团队训练、无领导小组讨论等10个环节,一共30个标准步骤,每个环节设置3至5个训练实验。
#p#副标题#e#
实验中心成立以来每年培训2000余人次,目前达万余人,帮助学校进步了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和职业适应力。
较后,让学生同步进入职业选择阶段。一是组织求职体验活动。我们通过解剖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流程,举办与招聘各环节相对应的求职体验活动。我们每年都举行简历制作大赛、求职礼仪知识抢答赛、模拟求职挑战赛、求职情景剧表演、“我的求职故事”展播等系列比赛,让整个校园充满着积极、正能量的求职氛围。
二是引导学生提前参加校内招聘等。组织大二、大三学生观摩毕业生求职招聘全过程,参加用人单位宣讲会、去企业参观等,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学习求职知识,训练求职技能,陶冶职业精神,提升求职信心,为毕业季求职提前演练、积累经验,帮助学生在求职中脱颖而出。
《麦》:通过实施毕业生跟踪调研,在就业方面学校主要关注的是毕业生反馈的哪些问题?以中南大学的经验来说,怎么把毕业生数据所反映的信息进行整合,帮助学校进一步改进工作?
学校首先关注的是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些直观数据,比如薪资待遇、就业满意度、对口率等指标。透过数据,我们进一步分析学校培养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工作状况、学生在校期间培养的质量、各类群体毕业生就业的倾向性等情况。
在中南大学,毕业生数据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充分挖掘毕业生就业基础数据,指导就业市场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其次,将本校的数据与同类型其他高校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校际间的培养、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的规律,寻找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学习同行高校的经验。
较后,调研数据能在程度上反映学校培养的质量,所以对在校生的培养环节有的指导作用。对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差的学科,我们在招生数量上进行了减招、隔年招生或停招等处理。
这其中,像麦可思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可以将其收集到的学校有关大学生就业与培养方面的数据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帮助学校看出整体就业的大趋势。因此,我也希望第三方机构未来能继续敢于说真话,将工作透明化,把中国教育的现状真实地呈现出来,让校方能充分收集和了解到更多真实而有用的信息。
《麦》:未来学校对于就业工作以及大数据的应用有怎样的工作规划?
学校未来一段时间的就业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
第一,学校今后每年将组织对复读毕业生及往届毕业生校友的调研,持续跟踪、关注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
第二,学校将充分利用调研数据的价值,指导招生、培养以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改进。
第三,逐步建立全方位的校友信息库,将更大比例的毕业生纳入校友服务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