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那么,对于它的出处来源,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就一起来跟小编来一起仔细了解一下这个四字成语吧!
一、“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呢?
拼音: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近义:八公草木 、杯弓蛇影 、风兵草甲
反义:措置裕如 、坚如盘石 、岿然不动
例句:每天躲警报,真是心惊胆战,草木皆兵。
二、成语故事的来源是什么?
公元383年,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统一北方后,率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企图统一中国。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玄、谢石率八万精锐北上迎战,双方对峙于淝水(今安徽寿县一带)。
历史典故核心事件: 前秦皇帝苻坚在大战前已有轻敌的思想,他曾傲慢宣称我方兵力有百万之众,实力强大,可“投鞭断流”(士兵的马鞭足以让长江断流),但后续战局的发展却出乎意料。一来,前秦军队先锋部队在淝水西岸初战失利,兵败的消息已让前秦皇帝苻坚大受震动,心中有了几分怯意。
某日,苻坚与弟弟苻融一起登城观察晋军动向。《晋书·苻坚载记》记载:苻坚见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再望向八公山(今安徽淮南)上的草木,因紧张和恐惧,竟将随风摇曳的草木误认为是埋伏的晋军士兵,脱口惊呼:“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 此时,前秦皇帝苻坚已明显有了由“轻敌”变为“怕敌”的转变。
随后,晋军利用计谋要求秦军稍退以便渡河决战。当前秦军队后撤时,阵脚大乱,晋军乘机猛攻,秦军溃败,苻坚身中流箭,仓皇北逃。此即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成语“草木皆兵”即由此而来,形容人惊慌失措、疑神疑鬼,将外界一切动静都误认为威胁的心理状态。
三、西安秦学伊顿一对一课程怎么样?
西安秦学伊顿教育的一对一高中教学辅导课程还是非常不错的,他们成立多年,在教学方面积累了深厚底蕴,随着多年的高中培训发展,秦学伊顿教育的教学体系与制度也都相当完善了,多年来,伊顿教育的老师们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同学,有学习能力不足需要强化补习的,有学习信心不足需要鼓励的,老师结合同学们不同的学习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对他们的学习状态了如指掌,精准教学,帮助学生调整状态。
西安秦学伊顿教育一对一老师实力相当强,都是在高中考试研究领域,各科老师都经过了多年的调研和教研,再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能够凭借专业判断,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学习方向,助力同学们在求学之路上稳步前行,朝着自己的高考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