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兵必败”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个成语主要讲的是过分骄傲轻敌的军队必定打败仗。那么这个成语故事的来源是什么呢?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以及成语的近义词、反义词等等的相关内容,学生们可以参考学习一下,对这个成语有更多的了解。
一、“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呢?
拼音:jiāo bīng bì bài
解释:兵:军队。指骄傲的军队必然打败仗。
近义词:一败如水 骄者必败 傲卒多败
反义词:哀兵必胜 钝学累功
例句:古人说:"骄兵必败",这正是曹操败于赤壁的根本原因。
出处:汉·班固《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二、成语故事的来源是什么?
西汉时期,车师国骚扰汉朝边境,汉宣帝决定派侍郎郑吉等人,将一大批免刑的罪人送到渠犁城一带,让他们开垦耕种,屯积粮食,以备攻打车师国之用。秋收时节,粮食丰收,宣帝才派汉军去攻打车师。
车师国王不知所措,连忙向匈奴求救,谁知匈奴兵迟迟不到,车师国无奈只好投降了汉军。
战后,侍郎郑吉派三百士兵留驻车师国,自己带兵返回了渠犁。当得知汉军主力撤出了车师,匈奴立即派骑兵袭击车师,郑吉迅速前来救援。因敌众我寡,也被匈奴军给围住了,郑吉赶紧派人去汉求救。
汉宣帝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赵充国主张趁匈奴势力尚弱,派兵攻打其右翼,迫使它从车师撤军。丞相魏相却有不同的主张,他对皇帝说∶“最近几年,匈奴没有来侵扰我们的边境,现在为了车师而去攻打他,在道理上是讲不通的。而且边境上的百姓生活很困难,无衣无粮,只能穿羊皮、狗皮,以草籽充饥。怎能轻易兴兵打仗呢?再说国内也连年遭受灾害,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加上郡县的许多官吏不称职,风俗、道德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发生了很多起儿子杀父亲、妻子杀丈夫的案件。我认为眼前最重要的是整顿朝纲,任用贤能,如果一定要出兵攻打匈奴的话,即使胜利了,也会产生无穷的后患。倚仗着国人人多而穷兵黩武,就是骄傲的军队,这样的军队是注定要失败的。”
汉宣帝听从了魏相的意见,决定不大规模地攻打匈奴,只是调动一部分军队开到车师附近,援助郑吉的军队返回了渠犁。
三、西安秦学伊顿补习学校高三全日制课程怎么样?
西安秦学伊顿补习学校的高三全日制班整体来说还不错他们的老师大多都是教了多年毕业班的,对高考的哪些重点、难点早都熟记于心了,并且他们的老师能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就像有的学生可能是在数学学习上稍微差点,他们的老师就会给学生重点的去辅导数学,而且还会教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多拿分。他们在课程内容上的设置也都是比较贴合高考考点的,高三全日制的老师会把学生高中这三年的知识点重新梳理,帮助学生们能够更好更扎实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