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并不是人都可以的。编剧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是你高的,那么什么人适合做编剧呢?关于文艺片,作为一个编剧应该在怎样去创作呢?编剧们的灵感都来自何方,问什么有的编剧创作出来的东西是深得民心的,做好一个编剧,有什么技巧吗?下来,一起分析下。
1.【谁能做编剧】
编剧是一种职业,像教师、会计或厨师,并不高贵,也不低贱。只要你能靠卖剧本为生,就是编剧。
能做编剧职业的人不是较有艺术才华的人,但需要具备:1.耐得住寂寞;2.行动派(说写就写,无论有没有灵感);3.不要脸(知羞耻但不怕人嘲笑);4.逻辑思维强;5.不怕修改;6.热爱和梦想。
#p#副标题#e#
2.【灵感从何而来】
灵感很神奇,你走在路上,天降一滴雨珠,无端掉到你上,渗透进你的脑子。于是有了一首诗,一幅画,一篇小说,一个剧本。灵感也不神奇,它是长期积累、阅读、观察、思考之后,忽然遇到某个客体的碰撞产生的火花,它使你感觉灵光闪现,点燃了创作激情。提醒:灵感不是写剧本的需要条件。
3.【文艺片1】
相对商业片而言。到底有没有所谓文艺片?假定有,它有什么特点?几个方面揣摩它可能是:1.反高潮电影(是否遵从讲高潮故事规律);2.做负面价值评价的电影(故事结尾的社会价值评判);3.知识分子电影(服务人群);4.讲究艺术品位的电影(侧重);5.到国际电影节上去拿奖的电影(去向)。
4. 【文艺片2】
反高潮电影,即不遵守编故事的规律和技巧(开场,引爆矛盾,展开,加剧,危机,高潮,解决危机,结尾)的电影。也被称为生活流电影,就是像生活一样平淡中讲述。人们喜欢看有高潮的故事,但不等于没有高潮就缺乏吸引力。纪录片就是随即截取生活,一样有并引人入胜。像纪录片的故事片。
5.【文艺片3】
负面价值评价的电影。侯克明老师说:商业片说这世界是合理的;艺术片说这世界是不合理的。通常我们看故事电影,包括好莱坞电影和中国主旋律电影,无论其结局是大团圆式的(主人公胜利),还是悲剧式的(主人公失败),观众都要得到一个正面的价值结论,而多数情况下文艺片是负面价值结论。
6.【文艺片4】
知识分子电影。人格上阶层的人都是平等的。但知识分子(受教育程度偏高人群)对文艺作品的欣赏有更多期许和诉求。要求电影:1.更深刻,具有更多哲学思考;2.更探索,有更多的社会人文追求;3.更独特,更个性化风格化;4.更理性,更少粗浅的煽情;5.更多元,从艺术表现到内容都更宽容。
7.【观众心中的真实】
其实我们想做到的是让观众认为真实。反过来说,即便你写的东西直接取材于真实事件,弄得不好观众还是认为不它真实。那观众认可的真实是什么呢?观众判断影视作品真实性的三个根据:1.生活常识(不高深);2.人生经验(共同的);3.逻辑推理(符合逻辑)。满足了三点,观众就买账了。
8.【向烂片学习】
烂片令我们厌烦,但编剧不要简单摒弃烂片,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向它学习。看烂片时向自己提问:1.我为什么讨厌这部作品?2.我从哪里开始感到乏味?3.它真的是那么一无是处吗?4.什么是它的致命伤?5.它的烂,属于烂,还是平庸?6.假如编剧是我,能做得更好吗?7.我能提出几条改进建议?
9.【伟大的作品】
伟大作品应充分具备两个价值:1.审美价值(感动、震撼、有趣、启迪、唏嘘、陶醉、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等);2.人文价值。即对人道主义和人类文明进程有所贡献(如独特人物、哲学思辨、崇高境界、美好情怀、道德评判、心理探索、理性彰显、精神皈依、科学倡导、情感关怀等诸多方面)。
10.【编剧慎用之听墙根】
听墙根,所谓隔墙有耳,通过躲在一旁窃听获取重要信息、泄露惊天秘密或揭示事件真相,从而推进情节发展、形成故事拐点、解决人物间冲突等的方法和技巧。这是较烂的技巧之一,因为:1.生活中极少见;2.无助于矛盾激化(逃避);3.有损人物形象(猥琐);4.被滥用(简便)。故慎用。
#p#副标题#e#
11.【编剧慎用之说前史】
在某关键时刻,为了使观众认可角色行为,说明事件设计的合理性,假旁人之口直接说出该角色前史,让观众信服地说: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也是拙劣技巧之一,因为:1.关键时刻没时间说(不真实);2.打乱节奏和气氛(离间);3.不高明(语言无力);4.侮辱观众智商(啰嗦)。故慎用。
12.【编剧慎用之玩跟踪】
如果不是警匪谍战,人物也不是私人侦探之类的,请慎用跟踪。因为:1.看上去很假(难拍);2.不符合生活经验(你自己去试跟一回就知道了);3.写跟踪是为了探究真相,但实际收效较低(显得人物黔驴技穷);4.在人物塑造上减分(被跟者很傻跟踪者很猥琐);5.对推动情节作用不大。
13.【编剧慎用之说内心】
影视的特点就是客观展现,就如同真实生活一样,你永远看不到别人的内心世界。电影里常用来表现内心的是两种方法:画外音和自言自语,须慎用之,因为都带有主观强加性:1.与规定情景不冲突;2.符合人物性格;3.较好不要直抒胸臆(曲折表现);4.表达内心不要太完整(流露与泄露)。
14.【剧本里的善与恶】
小孩也问电影里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虽幼稚,其实反映观众观影的善恶观:1.需要有善与恶之分并扬善抑恶;2.善人和恶人一样令人感到不真实和浅薄;3.不接受无缘无故的善和恶;4.不接受高高在上的善(救星大恩人);5.不接受一群恶人杀成一团;6.主角须体现善,并让观众爱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