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是一种需要天赋+努力的东西,有些人喜欢表演,能够将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能够感悟到表演的真谛。在表演中,有两个,戏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仅从名称上看不去有什么区别,在真实的表演中,两者还是存在的差异的,对于 戏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下面来为大家做一个分析,同时教导大家如何做好一个演员。
关于这个问题,姜文是这么说的:“这戏剧表演出身的吧,还不大看得上电影表演,我记得是拍[芙蓉镇]的时候,我和别人还争论这事儿,那时候还特轴,我说这戏剧演员和电影演员,就好比一个人跑步和一个人开车,跑的人是他自己的速度,开车的人是他工具好,那不是他的速度。
这场争论把谢晋都拽进来,一大屋子人不干活了,就那么听我说,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
简单来说,话剧是表演的较高峰,因为影视作品是有后期的,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甚至演员的每一个表情,可以重复拍很多遍直到满意为止,也就是俗称的不断cut直到OK的过程;但话剧是即时表演的,演员在台上一举一动逃不过观众的眼睛,更没有NG、重拍一说,没有“不好意思导演,对不住了观众朋友们,我重来一遍。”
#p#副标题#e#
它讲究一气呵成,两个多小时的连蹦带跳,连哭带笑,连说带唱,还得增加 “面不改色心不跳,唱歌不跑调” 这本身在体力上就有很高要求。就算你念错了词,就算你道具上错了,就算你在台上把脚扭了,对不起,你不能停,需要接下去,出了舞台事故,你要随机应变想办法挽救回来,还尽量不能让观众看出来,这是一个话剧演员的较基本素质。
如果某一场戏某一句台词或者某一个表情错了,那就立刻成为了不可更改的历史,对一些责任心重的演员来说可能会是一生的心理阴影。
而拍影视剧,演员不需要负责空间、整体节奏,只负责在一个个不同的场景里不同角度分开的镜头画面里达到导演的要求。达不到要求可以重来,在某些方面再达不到要求,还有替身,实在连替身都达不到的,还有后期特效。
你面对的是镜头,如果你能做到在镜头画面里的瞬间流露出真情实感,你至少合格了。
假如一个话剧演员的能量和张力有80度的话,可能这个镜头导演只需要30度,他上来演了个70度的,导演会说:“太夸张了,收一点,生活一点”。收相对容易,而放不容易。
就像你有一桶水,平时习惯了往外泼,现在让你倒一杯出来,不习惯,你可能需要时间适应掌握这个度量,但如果你只有一杯水呢?导演这个镜头要80度,你只能做到30度,这个放可就太难了,因为你没有。
话剧,是彻彻底底的表演艺术,特别是中国话剧长期以来遵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理论,西方相对重视的舞台设计在中国话剧中并不是主体,而且编剧、导演的想法基本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的,这其中包括肢体表演,台词,神态…甚至台词都可以细化为轻重读、留白…对演员来说几乎是全方位的考验和挑战。
说到底,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而戏剧才是演员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