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作为一款手机游戏,一时间风靡全球,从小学生到成年人,涉及各种群体,那么,因此也引发了各种负面消息,使得家长们感到恐慌。
较近,“王者荣耀”遭人民网抨击,随之,一系列负面新闻也频频爆出:
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
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万余元;
17岁少年狂打游戏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小学生打赏游戏主播4万余元,环卫妈妈哭到心碎.......
01
沉迷游戏较本质的根源
四大心理需求没有满足
不少家长如是说:
家长A:“我的孩子读中考,成绩很不好,整天沉迷游戏,我要怎么管教才能让他不玩游戏?”
家长B:“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一年前才接到身边,现在读初一,整天玩手机游戏,还说不念书了,怎么办?”
家长C:“我的孩子11岁,是个男孩,生性胆小,不爱说话,脾气暴躁,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很差,无法沟通,整天只知道玩游戏,阻止就大哭大闹,要怎么走出这种困境?”
家长D:“孩子上四年级,不爱做作业,现在每天只想着玩游戏,怎么说都不听,在家天天和我吵架,跟仇人一样,我要怎么办?”
·······
游戏为什么会有如此魔力,竟能让孩子沉迷其中,不惜与父母为敌,更不惜用生命反抗阻止自己玩游戏的父母呢?
相关儿童曾提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四大心理需求:被爱、安全感、秩序感、成就感。当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孩子容易因此自卑、堕落、是非不分、孤僻、急躁等。
如果此时有一样事物能够重新给予他自信,让他看到希望,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满足他的心理需求,那么他就会不顾一切去追求。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只是刚好网络游戏的特性满足了他的需求而已。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疯狂,便将茅头指向游戏商家,却忽略了孩子产生行为问题较本质的根源——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算没有网络游戏,孩子仍然会沉迷于某种东西,比如网络小说,二次元,武侠世界等。
那么,孩子四大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具体都有哪些原因?
1.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2.与父母无法沟通,情绪得不到宣泄;
3.父母阻止,反叛心理;
4.身边朋友都在玩,寻求认同感;
5.学习成绩一般,在游戏里找到成就感;
6.逃避现实,追求规则;
7.没有目标方向;
针对以上问题,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1.有效陪伴孩子
中国政治大学副教授朱巍说:孩子沉迷于游戏的心理因素很多,缺乏陪伴和孤独感是引发沉迷游戏的重要因素。
娇妈在家庭教育方面无数次强调“陪伴和爱”的重要性。几乎孩子的问题行为都是由于缺爱引起的。不懂得如何有效陪伴的家长,可以点击《你的陪伴,90%都是假的》这篇文章学习。
2.听孩子说话,倾听是较好的沟通
很多家长总说,孩子越长大话越少。不是他们话少,而是在父母身上得不到共鸣。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的路。
听懂孩子的意思,了解孩子的内心,耐心倾听很重要。
3.发现孩子有沉迷网络苗头,立刻阻止,及时止损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有沉迷网络苗头,阻止孩子玩游戏,孩子表现出不耐烦,家长就会气馁,随之听之任之。
应该和孩子聊聊,了解孩子玩游戏的初衷,给孩子讲明利害关系,提醒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彼此协商安排合理的玩游戏时间。
4.不要一味批评,换位思考,以引导为方针
当孩子完全沉迷于游戏中时,家长要明白,一味批评阻止只会适得其反。
这时应该调整自己对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的态度,引导孩子去感受游戏是怎么设计制作出来的,赢得游戏的阈值是如何控制的。这涉及到编程,家长如果自己不懂,可以去一些编程培训机构了解,引导孩子去学习。
好的引导有可能造就IT人才。
5.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大部分孩子的课余生活都是很无聊的,完成作业后,家长要么让她看会电视,要么直接丢手机给孩子玩。这就避免不了孩子因为空虚而迷上游戏。
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下棋、画画、弹琴、阅读等。家长如果有时间,也可以陪孩子一起做一些亲子游戏。
02
暑假期间,
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游戏
苏格拉底说过,不让土地杂草丛生,较好的做法是在上面种满麦子。
这个暑假,不想让“网游”在孩子的世界肆虐,家长就要发挥智慧,在孩子的世界插上有趣的禾苗。
比如说:
1.带孩子去看望祖辈
很多家庭,并不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一起。
暑假一到,可以带孩子去看望他们,让孩子陪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到两周的时间。
这样一来,既可以弥补家长们常年在外无法孝敬双亲的缺憾,又可以让孩子换个环境生活。
如果祖辈住在农村,那对孩子来说,更是难得的亲近自然的机会。
2.带孩子旅游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
孩子放假前两周的时间,可以考虑带孩子去旅游放松一下。一方面,可以加深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拓展见识。
如果学校有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建议有条件的家庭鼓励支持孩子报名参加。一方面,孩子可以增近同学情谊;另一方面,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和交际能力。
3.报兴趣班或文化课辅导班
前些天,有几位宝妈在后台留言,问娇妈该不该给孩子报辅导班。
娇妈认为,这要根据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不乐意,甚至反抗,就算报了,他也学不进去。
所以,要提前咨询孩子的意见。
如果孩子同意,暑假上兴趣班或者文化课辅导班,是个很好的增长知识的选择,还可以培养孩子兴趣,找到自己的特长。
4.适当让孩子做家务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暑假适当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会让孩子更有担当。
5.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放暑假,有些孩子总是躲在家里。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到户外锻炼,比如学自行车、滑板等。
每天运动半小时,既可以放松身心,缓解疲劳,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增强孩子大脑记忆力。
6.合理安排孩子做暑假作业,预习新课程内容
以上几点,可以安排在孩子的暑假单里。至于每天具体的作息时间如何安排,这一点,娇妈找来人民网提供的每日作息表作为例子,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03
小结:
葛劳德说过,生活较大的危险是一个空虚的心灵。
因为空虚,所以需要寻求某些东西来填补。
沉迷于某种事物,是孩子寻求自我价值和满足自我心理需求的一种方式。
想让孩子从中脱离出来,家长需要做得是,给他足够的爱和陪伴,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的精神有所寄托,心灵有处安放。
希望这个暑假,孩子们都可以在爱里滋养,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