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成绩提升,作息规律,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习惯培养,而这之前需要知道习惯是什么。
1.什么是习惯?
某些事情自己做起来感觉很自然,但是别人做的时候会感到很别扭,这就是习惯。
简单来说,习惯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倾向,这种行为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
习惯是需要培养和训练,而改变需要花费时间,这是习惯的特点,所谓习于旧贯。
在众多的习惯中,真正对孩子有益处的习惯其实就两种,一个是学习习惯,一个是思维习惯。
学习习惯就是稳定的学习行为,思维习惯就是固定的思维模式。
2.为什么要培养好习惯?
首先,人整天的行为中,有95%的行为是习惯性的,而另外5%则是非习惯性的。
大脑中存在一个反射脑,反射脑负责直觉,而直觉靠的是习惯,用习惯处理事情能节省时间。
所以说,较佳策略是用反射脑进行决策,把逻辑训练成习惯。
其次, 习惯是孩子在学习上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决定性因素。
学习本身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自带加速度的。
有习惯的加速度比没有习惯的大,有好习惯的加速度比有坏习惯的大,久而久之形成差距。
3.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
如果要培养一个好习惯,需要经过四个基本步骤:主动认识、明确规范、刻意训练、及时反馈。
第一步,增强认识。
增强认识要注意习惯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吃亏的是自己。
第二步,明确规范。
明确规范较常用的是立规矩,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制定家规或者班规中,无疑更有利于习惯的培养。
第三步,刻意训练。
习惯需要训练,但要尽量人格化一点,减少技能化的形式,要经过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环节。
第四步,及时反馈。
养成习惯时要给孩子及时的反馈,要奖惩分明,这样做是希望孩子在体验中养成好习惯。
经过上面的四个基本步骤,一个习惯基本可以得到确立,但还需要了解习惯培养的四个时期:
强制期,这个时期是习惯养成的起步阶段。
家长不能指望孩子可以自动产生好的转变,不要觉得强制孩子去进行一个好的学习行为是不对的。
家长需要给予孩子的强制作用,因为人天生就有惰性,孩子的惰性比成人要大得多。
激励期,是孩子开始尝到学习习惯带来好处的时期。
该阶段家长要继续鼓励孩子继续坚持,同时可以采用更好更有效的激励措施。
动荡期,这是习惯能否养成的关键阶段。
孩子基本可以坚持,但过段时间,孩子可能不再坚持,反而会倒退回去。
原因有两个,一是付出的回报不成比例,二是家长给的激励所产生的效果开始递减。
家长要积极观察孩子的表现,可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另外家长也要多反思。
稳定期,是习惯养成的成熟期。
一个好习惯能养成的初步时间是21天,真正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坚持90天甚至半年,或者更长时间。
一个好习惯达到3个月左右时,家长基本就可以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坚持这个习惯。
无论是四个环节还是四个时期,培养习惯较重要的还是要落在执行上,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
总的来说,习惯是孩子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这种行为占据了孩子大部分的时间。
至于习惯该如何培养,要把握习惯培养的四个基本环节和四个培养时期。
较重要的还是执行,所以家长想让孩子真正拥有好习惯,请从行动那一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