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哪个更好?应该怎么选?首先听名字来看的话可以看出来两个学校的类型差不多,都是跟贸易相关的,那也就说明经济类的应该都是比较好的。同时这两所学校都是在国内的城市,以后毕业之后的发展机会应该也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不能仅从这些方向来看,还应该从学校的其他各个方面来进行对比才能够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两所学校都是城市中的财经类院校,特色风格相近,却又各有所长。如果从学术水平的角度来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水平更高。但是从际就业角度来看,两年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差不多。从高考志愿选择的角度出发,个人认为以将来的就业地区为依据选择志愿较好。将来想在京津地区很发展的选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将来想在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选择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下面我们从学校发展历史、学科水平、主要就业地域等方面对比一下两所学校的一些区别。
一、学校发展历史比较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渊源很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60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创建时由上海外国语学院(外贸外语系6个语种)、上海外贸干部学校合并,组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隶属于外贸部。学校于1962年并入上海外国语学语,1964年上海外国语学院外贸外语系又改建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校又独立设置,结束了这次联姻。到1972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再次并入上海外国语大学。1980年,并入的部分又开始单独办学恢复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计划经济时代,学样的毕业生由外贸部分配工作,所以学校的主要特色,在于对外贸易,进出口贸易。至今学校的“外贸”特色比较明显。1994年学校归为上海市管理,2013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学校现有在校生13000多人,其中本科生900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3000人,留学生近1000人。有专任教师800多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是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市财贸学院。北京经济学院第二次组建,是1973以原北京经济学院、原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系、财政贸易系、计划统计系)和原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三个院校的教师和干部为基础,组建新的北京经济学院。北京财贸学院前身是北京市财政贸易干部学校,是由北京商业干部学校、北京商业职工学校、北京粮食干部学校、北京供销合作干部学校、北京服务局职工训练班、北京银行训练班等6单位合并成立,到1978年发展为北京财贸学院。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市财贸学院在1995年合并组建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校现有本科生10000多人,硕士研究生3000多人,博士研究生400多人,留学生400多人。有专职教师800多人。
二、学科情况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现开设33个本科,其中有特色5个: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金融学、物流管理、工商管理。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暂无。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共有4个学科上榜:应用经济学B、法学C+、外国语言文学B、工商管理B-。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现开设44个,其中有特色4个: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学校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相应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共有6个学科上榜: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B+、统计学B+、管理科学与工程B、工商管理B+、公共管理C+。
从水平来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没有,高低立判。
三、就业区域比较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毕业生,就业集中在上海,占比达到85%以上。2017届本科毕业生在上海就业比例达到了87.6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区域在华北地区,集中在北京。签约的本科生有 1151 人在京津冀地区就业,占签约人数的 84.26%;北京独占1141人。
两校毕业生从事的具体工作,其实差别并不大。金融、商贸行业居多,不必详细比较。薪酬方面,北京上海的差别也不大。但这两所学校的在当地就业的比例很大。所以,在选择上,就看未来想要就业的城市,想去北京,就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想去上海,就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转载自悟空问答: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