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初二的学生成绩很容易下滑?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面对?初二的学生正是在青春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是比较脆弱的,敏感的。所以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都是小心翼翼的。确实对于初中的孩子教育的话是需要讲究的方式方法的。成绩下滑首先要找到下滑的可能出现的一些原因。其次才是做出改变等等。以下就是伊顿教育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具体的建议:
“初二现象”确实存在,并且这种现象还成了一个相当难解决的课题,因为对于一个学业成绩下滑,且青春期逆反心理又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较根本的原因,恰是此时身陷一个复杂的社交关系网之中。这些关系有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玩伴关系等,这些关系如果理不顺,都会高度分散一个初二学生在学业上的专注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初二孩子把各种关系理顺,将心思回归到学习生活本身呢?下面我来做以分析。
受生理发育的影响,初二学生自控力处于较弱的阶段,同时又属于易感人群,社交关系出现问题,随时都可能让他们偏离学业轨道。
1、师生关系成为晴雨表,懂不懂管理艺术,决定着初二学生对学业的上进心。
在对很多初一时成绩还相对稳定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时,会发现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如果进入初二后,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如果懂管理艺术,师生之间就能继续保持和谐的相处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恰可以让每一个同学感觉到特别舒适,内心相对宁静,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业之中。反之,如果教师们仍然用管理小学生的手段与方法,哪怕只有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去批评一个违反纪律,或者没有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这个同学就会从心里反感老师,既而反感老师所教的这门课。这种现象明显比初一时要严重的多,因为才进入初一时,同学们对老师还有敬畏感。
2、与父母间的相处关系容易出现裂痕,矛盾很容易激化,不愿意接受管教。
随着初二学习难度的加大,只要师生关系相处不好,孩子就会带着怨气回家。而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看到孩子做事或学习态度不好,稍加批评就容易点燃孩子内心的怒火。通过对大量“初二现象”问题多多的孩子观察,发现几乎每一个学业下滑,甚至出现厌学现象的同学,都与父母关系相处不融洽。这些孩子反感父母每天的唠叨,反感总是责怪他们做事磨蹭拖拉,反感父母动不动拿要没收手机和电脑来威胁他们。当家长发现自己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容易让孩子反感时,实际上已经无力去管控孩子,从而导致教育无从着手。
3、受要好的同学或伙伴不良行为影响明显,随时都有可能被拉下水而不愿意学。
从常理中推断,初二学生应该有着很好的认知和分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控力也应该不断上升。但事实恰恰相反,凡是学业下滑的初二学生,往往会出现盲目自我的现象,比如TA和班上不爱学习,经常调皮捣蛋扰乱秩序的同学成为要好的伙伴时,反而同情与理解他们的做法,对于老师和家长的劝告根本听不进去。导致这种行为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同理心在作怪,他们错误地认为我的好哥们或好姐妹哪会有错,都是你们大人的错,你们不应该这样对待TA。试想,在认知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行为焉能不出问题?于是很快就和有不良习惯的同学步调一致,共同对待老师和家长,越让我学我越不学,我就给你闹腾,我就让给你们添堵,我就气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