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都希望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成绩,好的成绩对于学生都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学生怎样可以提升成绩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够提升成绩,有的不能呢?问题是学生没有掌握提升成绩的方法,成绩上涨很快的学生都是拥有良好学习习惯和更好学习方法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提升成绩,那么对于能够更快提升成绩的学生的共同点,大家了解一下!
几位经验丰富数学老师提出来几个增强成绩的好方法,各位家长快来学学吧!
1
首先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由于小学数学较为简单,一般都是老师讲二十分钟的课,接下来就是不断进行练习。
很多孩子都是“跟着老师的步子走”,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不讲,自己也不会去主动学习。
这样做很不利于孩子增强自己的成绩。因为老师讲课的速度是“平均速度”,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速度讲的。
但是对于尖子生来说,老师的讲课的速度并不是他们的学习速度。
会学习的孩子,通常在学习中走在大部分学生前面,走在老师的教学速度前。
课前预习都要做些什么呢?
先看课本,将课本上的概念和知识点标出来,自己体会其中的含义。
将课本上的定义自己推演一遍,真正了解该定义的含义。
课本上的例题都是较简单、较基础的,可以把答案盖住,自己去写一下计算过程,较后计算结果。
在推演定义和解答例题时,记住自己有哪些问题不会、不能准确明白,不会的地方要问老师。
不去预习而去听课的学习效率是低下的,带着问题去听课是的。
因为知道自己哪里不会,这样听课的时候就有针对性。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就会给孩子报“同步班”,由课外辅导班的老师提前给孩子讲课堂上的知识点。
其实家长不用这样,一来孩子还是靠老师才学会,没有自己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二来孩子在课外学会后,在课堂上很容易产生“这题我都知道,就不用听了”的想法。
#p#副标题#e#
2
平时作业像考试,做题尽量不翻书。
老师布置数学作业的目的是看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懂,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调整第二天的课时计划。
有的孩子回家后一写数学作业就去翻书,遇见没有记住的概念和定义就去翻书,自己都不会先想一想。久而久之就依赖课本,作业也就失去了“查漏补缺”的作用。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回家后,先大致把自己所学的内容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写作业时遇见不会的题先仔细想想,实在不会就先标记出来,然后接着写下面的题目。
等到的题目都写完后在翻书,把不会的题目补上。
考试前复习的时候,那些被标记的题目就是重点复习内容。
3
学会整理归类学习资料。
小学阶段,老师经常会发一些打印的小试卷、练习题、还有不同阶段的月考、期中考等。
有的时候老师发了很多试卷却没有去讲,给孩子们自己去改正的时间。
而当老师要讲试卷的时候,有的学生开始在书包里翻来翻去,这找找那找找,就是找不到老师要讲的试卷在哪里。
不仅浪费时间,少听了老师要讲的知识点,还会加剧孩子的烦躁情绪,影响该门功课的学习。
也有很多孩子在老师讲完试卷就把试卷扔了,或者把一堆试卷放在一起,找的时候翻箱倒柜找半天也找不到自己写错的那道题。
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整理试卷,将各科分类。
然后将单科的不同阶段的试卷进行整理,把卷子钉在一起或者用文件夹夹好都是不错的方法。
比如可以用这种文件夹,红色整理语文卷子,绿色整理数学卷子。
或者这种大的文件包,都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整理习惯。
有的家长认为,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整理试卷的习惯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到初高中,老师发的学习资料更多,孩子就更加手忙脚乱了。
所以让孩子养成整理学习资料的习惯,不仅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将来。
4
学会比写下更重要。
我见过很多孩子,错题本做的很好看,字迹工整、还用各色笔进行批注,练习册上的错题也认真改正了,但是一到考试,依然会错很多。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订正错题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答案,写出来的时候照着答案搬过来,根本就没有在脑子里过一遍。
有的时候老师将过程仔细写在黑板上,是想让孩子知道做题的格式、明白解题的思路,而不是只是让孩子把作业上错误改正过来。
很多孩子有这样的问题:老师讲题的时候,将过程抄在本子上,生怕自己少抄一点,因此没有认真听老师在讲什么,导致“订正在本子上,而没有记在心里”。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对错题订正很认真,却没有记在心里,就要多加注意了。
一看卷子都订正完毕,但是一提问还是什么都不会,就要改变孩子的观念,告诉孩子“订正不是较终目的,学会才是”。
千万不要用表面上的勤奋掩盖不会的真相。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的习惯也不是一日就能养成的。养成习惯虽然困难,但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将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