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成绩,都是家长“套路”出来的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坚果 2024-03-04 13:47:32

  孩子一开学,有些家长的焦虑就会成倍增长,恨不得一天24小时盯着孩子学习,不光作业要亲自检查,而且还要给孩子额外“加餐”,布置一些别的练习,每次考试也都要给孩子制订目标,生怕他掉队,落后于其他同学,但最后却发现,孩子的成绩依然不够理想,不由得让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家长们有所不知的是,正是因为自己管的太多,所以孩子的成绩才上不来,真正聪明的家长都在通过“套路”,来让孩子形成内驱力,那么,什么是“套路”?具体操作时,应该怎么做?

  以退为进  激发孩子自驱力

  所谓“套路”,其实就是更高明的激励手段,极限施压看似能逼出孩子的潜力,实际上是杀鸡取卵,不可持续,一旦家长不在身边,孩子便会被立刻打回原形,所以,聪明的家长往往会使用一些更讨巧的办法,利用孩子的心理让他主动学习,其中,最好用的办法就是运用逆行思维。

  简单来说,逆行思维就是"反其道而思之",面对问题避其锋芒,从相反的一面切入,比如,如果家长之前经常用逼迫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孩子的成绩始终没有显著提高的话,不如换个思路,不再逼迫,也不再自行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先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和老师要求的日常学习任务,同时也不要守在书桌旁盯着他学习。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要对孩子放任自流,首先要跟孩子说,今天爸爸妈妈不陪着你写作业,但是你要列出今天要完成哪些作业,最好在睡前全部完成并检查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自己安排,尽量降低父母在他学习过程中的干扰。

  其次,要及时给予鼓励和信心,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他可以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有问题实在不会,可以随时请教,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让孩子成为自己学习的第一责任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家长要管好自己,不要动不动跑到孩子身边监督巡查,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孩子能够顺利完成,那么说明这种方法是有效果的,家长可以进一步,以成绩为导向逐渐增加孩子的学习任务,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这样即便没有家长的督促,也能学得好。

  适当示弱  培养孩子成就感

  有这么一句话,“学会对孩子示弱,才能让Ta们变强” ,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父母示弱的重要性。

  所有父母都习惯了照顾孩子,给他全方位无死角的关怀,这种习惯也延续到了学习之上,实际上,这很多时候成了孩子的“心理拐杖”,让他认为学习是给父母学,而不是给自己学,所以,有些时候,父母要学会示弱,才能激发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潜能。

  在学习上,如果孩子总是能轻易从父母那边获得帮助,会懒于思考,父母适当示弱,假装不知道答案,让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学习,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办法,或者和他一起去解决难题,甚至可以让孩子当自己的小老师,家长可以说:“这道题妈妈也不会,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吧!”、“爸爸最近需要用到XX公式,但是忘记了,你能给我讲讲吗?”

  当父母学会示弱,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孩子才会越来越有动力,勇于探索和思考。

  持续不断的鼓励  放大优点给孩子心理暗示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小学做实验:他们从1-6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效应,这个实验说明,积极的鼓励和暗示确实对孩子有正向作用。

  具体操作上,家长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一种是有形的激励,研究者发现:如果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给奖励,奖励就会削弱孩子的兴趣;但如果奖励与表现好坏有关的话,会让孩子更加喜欢这个任务,因此奖励是可以提高孩子内在的兴趣的。

  另一种则是无形的激励,当孩子们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家长们一定要不吝赞美之辞,假设他们成绩不理想,也不要直接批评,可以“重过程,轻结果”地肯定和鼓励孩子积极学习的过程,比如表扬他们的努力、坚持、专注等。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是什么?可以同时报吗? 下一篇:高三成绩几月定型?这四大阶段非常重要!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